五個關鍵詞 看江蘇經濟挑大梁 顯擔當
近日,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南京舉行。會議綜合分析研判形勢,結合發展實際,為做好來年經濟社會各項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、明確了重點、凝聚了信心。
今年1-11月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3%,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.7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081.3億元......這份年度“經濟答卷”凸顯了全省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,更體現了長期以來江蘇全力以赴穩增長、擴內需、促開放的信心與底氣。
守住“穩”。 穩中求進,穩是基礎、是底線。守住“穩”,就是要求我們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過程中有定力、不慌神。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以及疫情的持續反復沖擊,全省上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,有力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。今年前11個月,全省工業、服務業、投資、金融等多項指標持續向好??梢哉f,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大盤穩得住、韌性強、活力旺,這是我們始終結合發展實際,始終在“穩”上下功夫,在“進”上做文章的結果。
端牢“碗”。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, 任何時候都要把飯碗端牢端穩。今年,江蘇克服罕見高溫干旱、臺風過境等困難,糧食產量首次超過750億斤,單產、總產雙創歷史新高,夯實了“大國糧倉”,扛起了“江蘇擔當”。 動真碰硬嚴守耕地“生命線”、層層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、不斷推動科技要素向廣袤田野聚集……端穩了8500萬人的“江蘇飯碗”,也穩住了發展的底氣和信心。
走出“門”。 快人一步,搶占先機。面對稍縱即逝的外貿機遇,江蘇多地組團出海“搶訂單”,組織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,這是江蘇不遺余力提振經濟的縮影。今年前11個月,江蘇省外貿進出口5萬億元,比去年同期增長6.7%,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3%。……一個個亮眼的數據,充分展現了江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貫徹新發展理念,深入踐行“爭當表率、爭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的使命擔當。
激活“需”。內需“一子落”,經濟“滿盤活”。面對“需求收縮”的困難挑戰,江蘇從來不等、不靠、不要,一直都是自己想辦法,化困難為動力。今年以來,全省各地各部門密集推出各類消費“大禮包”、 文旅“特色套餐”、 新能源汽車“以舊換新”等大招、新招。截至目前,全省47個市縣共出臺128項促消費財政支持政策,持續激活消費市場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抵御“險”。明者防禍于未萌,智者圖患于將來。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見兔顧犬、亡羊補牢,是為下策;積谷防饑、曲突徙薪,方為上策。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疫情背景下,國際國內形勢更加復雜多變,風險隱患集聚,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顯得尤為重要。當此之際,必須時刻保持警醒,下好先手棋,堅持底線思維,打好抵御風險的“有備之戰”,確保發展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穩步前行。
江蘇是肩負著“挑大梁”任務的經濟大省,更要做好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。江蘇上下將響應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號召,堅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,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、更好“扛起新使命、譜寫新篇章”中開好局起好步,充分展現江蘇“走在前、挑大梁、多作貢獻”的責任擔當。(沐風)
責任編輯:董禮